第(1/3)页 怀瑾离京前,灵璧送她到咸州,回头看,离江陵城已二百余里。 怀瑾道,“你回罢。” 灵璧道,“再和你走一段。” 到了咸州桥,灵璧也不能往前了。 此时正六月天,桥堤两岸烟柳霏霏,又飘起了雨。 两人撑了伞站在桥头,灵璧拉了她的手,声音哽咽,“你怨不怨?” 这句话没说完。 怨什么? 怨圣上?怨父王?怨灵璧?还是怨这个国家。 她谁都不怨。 怀瑾强笑,捏了捏她的脸颊,“灵璧,我特讨厌你哭。你不要哭。” 她喉咙干涩,咽了咽,又道,“我听说,当年楚南安便送嘉熙公主到这里。这座桥,见证了太多的离别,这座桥不知还要见证多少别离。你看,这岸边柳条都要被折尽了。” 灵璧伸手折了一枝嫰柳,怀瑾瞧着那柳枝,并未去接,摇头苦笑,“留我做甚?留不住也回不来的。” 听了这话,灵璧忍痛道,“并非留你。人之去乡,正如木之离土,望你随处皆安,一如柳之随地可活。” 听了这话,怀瑾心头一震,默默接了过来,瞧着那柳枝出神。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,其特点是随地可活,灵璧盼她到了异地后,随遇而安,能够很快融入北朝,一切顺遂。 萧杭之策马赶来的时候两人都一惊。 看他利落的翻身下马,怀瑾说不出悲喜,“你来做什么?不是回去了?” 萧杭之拍了下她肩膀,“我一直后面跟着。” 瞧见她手里柳枝,他拿过来把玩,听怀瑾拉着灵璧手絮絮叨叨。 “你要年年给我寄话本子。” “给我写信。” “我可能吃不惯北朝东西,让你父君带东西到北边。” “我不喜欢陆修毅,我怕他让你伤心。” “你们有了小孩,一定要书通我。” “我不会女红,也不通诗书,但我母妃我我从小运气好,生在七月初七,遇难呈祥,一生全凭个巧字。可巧,这和亲的差事落在我身上。” 她一直絮絮叨叨,说的颠三倒四,灵璧拉着她手,哭的不能自己。 说到最后,怀瑾也哭了,“勿相忘。” 那柳枝在萧杭之手里已变成一段柳笛,他放在唇边轻轻吹,是断断续续的折杨柳曲。 饮完饯行酒,听着那呜呜咽咽的曲子,灵璧推了推她,“走罢,走罢,不要回头。” 到永州的时候,正半夜十分。 过了青州怀瑾便有些坐不住,一直掀开帘子看窗外。 图雅和多兰用不甚流利的汉语说,“公主,是快到你家了么?” 第(1/3)页